夯實羣眾致富的底氣——金昌市推進產業扶貧工作綜述
原標題:夯實羣眾致富的底氣——金昌市推進產業扶貧工作綜述
金昌日報記者 柴納敏
脱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,金昌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決策部署,以高原夏菜、草食畜牧業、馬鈴薯等特色優勢產業為突破口,深入推進產業扶貧,完善落實“一户一策”精準脱貧計劃和鞏固提升計劃,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着力構建利益聯結機制,帶動貧困户穩定增收。
細化政策落實 精準施策發力
金昌市結合農業產業發展實際,研究制定了《金昌市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助推脱貧攻堅實施意見》《蔬菜產業精準扶貧三年行動工作方案》等文件,並制定產業扶貧工作清單,明確責任領導、責任單位、責任人及具體措施,層層壓實工作責任,確保產業扶貧各項目標措施上下銜接、層層接力、取得實效。
按照習近平總書記“聚焦再聚焦、精準再精準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採取進村入户的方式,面對面與貧困户溝通,瞭解掌握實際情況,根據適宜發展特色產業的貧困户分佈狀況、發展意願、存在問題及致貧原因,將有產業脱貧意願和能力的貧困户全部納入產業幫扶對象,精準對接“一户一策”產業脱貧計劃,因地制宜、因户因人確定具體幫扶舉措。金川區兩鎮分別成立了寧振東及雙扶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,吸納建檔立卡户69户為社員,投入扶貧資金135.8萬元入股中天羊業,按照每户2至3萬元的標準進行配股,每户每年可獲得不低於10%的收益分紅。
永昌縣為開展產業扶貧的貧困户提供專項扶持資金1337.6萬元,用於發展產業和貧困户入股,併為牛、羊產業户提供牛羊717只(頭),飼草料28.12噸。同時,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承接主體,通過“保底收益+按股分紅”“入股分紅+務工收入”的方式增加貧困户收入,切實為貧困户帶來了實惠和收益。
採取多種模式 壯大特色產業
金昌市立足貧困村資源稟賦和現有基礎,充分發揮沿山高海拔冷涼灌區天然病蟲害隔離區的優勢,在15個重點貧困村建成特色產業發展示範點16個。引入怡泉新禾、元生、華昱、鼎豐等農業產業化企業17家,培育種養大户87户,實現了貧困村特色產業覆蓋。
着力發展馬鈴薯、高原夏菜、草食畜牧和食用菌產業,推廣“龍頭企業+合作社+農户”模式,引導各貧困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,助力貧困村羣眾增收。截至目前,金昌市打造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1個,種植娃娃菜、青筍、胡蘿蔔等優質高原夏菜3.7萬畝,發放種羊170只,盤活養殖小區2個,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6萬平方米,貧困村特色種植業覆蓋率達到100%,種植面積比例達到71.08%,脱貧户人均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。
近年來,金昌市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户實施“五小”產業547户,其中小庭院50户、小作坊7户、小手工27户、小買賣6户、小家禽457户,户均收益3000元以上。
加大農業保險 壯大集體經濟
金昌市嚴格落實《香港集運省2018—2020年農業保險助推脱貧攻堅實施方案》,結合當地實際情況,制定了《金昌市2018—2020年農業保險助推脱貧攻堅推進工作方案》《永昌縣2018—2020年農業保險助推脱貧攻堅實施方案》,完成參保玉米5.6萬畝、能繁母豬6452頭、奶牛6274頭、馬鈴薯4.05萬畝、公益林200餘萬畝。計劃實施11個保險品種,投保農户4206户,其中貧困户1377户,從中直接受益農户1377户,實現簽單保費1628.85萬元。目前,已累計支付理賠金額1288.07萬元。
金昌市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“三變”改革,引導經營主體以獨資經營、股份合作、聯合經營等方式創辦產業“領頭羊”,構建起以股權為紐帶的產業發展平台,探索形成了營盤村“三變+土地銀行”、九個井村“三變+供港蔬菜”等一批經營模式。金川區雙灣鎮營盤村68户農户自願出讓1000畝土地經營權,組建“土地銀行”,通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入股到金昌多榮肉牛農民專業合作社,合作發展優質胡蘿蔔種植產業,按照“保底+股比分紅”方式兑現收益,村集體每年可保底分紅2.5萬元,農户保底收益總計82.5萬元以上。永昌縣焦家莊鎮南沿溝村將扶貧資金購置的97只羊入股到新科源農牧合作社,按照合作社55%、建檔立卡貧困户40%、村集體經濟組織5%的股權比例對盈利進行分紅。
2020年,金昌市“三變”改革入股農民獲得分紅3035.55萬元(貧困户獲益98.44萬元),村集體經濟增長587.37萬元,15個貧困村都實現了村均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目標。
相關新聞
- 2021-01-07金昌市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
- 2021-01-07金昌軍分區開展“金動-2021”軍地聯訓聯演
- 2021-01-07“甘霖-I”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金昌首飛成功
- 2021-01-05金昌市致力打造高效環保城市公交體系
精彩推薦
關注我們



